秦舒雅闻言,眼睛瞬间亮了起来,如同看到了稀世珍宝的学者。
她立刻正襟危坐,取出纸笔,神情变得无比专注和严肃:
“苏监察使,您肯分享,舒雅感激不尽!
这对我,对龙武学院,乃至对整个古武研究都至关重要!”
她深吸一口气,问出了最内核的问题:
“首先,也是最关键的一点,您是如何在自身磅礴的职业能量干扰下,成功感应那些深藏于生命本源中的‘元初之气’的?”
苏铭沉吟片刻,组织了一下语言,缓缓说道:
“诚如秦小姐所知,我领悟的法则,与‘混沌’相关。
在尝试寻常方法无果后,我意识到,或许可以用同源且更高层次的力量屏蔽自身的能量,而用于屏蔽的这股能量同源但又不属于自身,体内的元初之气自然便能显现。”
苏铭继续说道:
“我恰好有一件装备便是混沌属性,于是我调动其进入体内,将其弥漫至全身。
在这种力量的笼罩下,我自身活跃的职业能量被暂时屏蔽,而更深层的、更细微的生命本源迹象,也就是那些元初之气,便清淅地浮现了出来。”
秦舒雅听得极为入神,笔尖在纸上飞快地记录着,口中喃喃:
“同源且高阶力量引导、屏蔽干扰、显化元初之气,天呐!
这思路绝对是前无古人,绝对是对古武修炼方式的颠复性补充!”
她激动地抬起头:
“也就是说,并非元初之气难以感应,而是需要一种能屏蔽自身能量,从而让自身的元初之气显现?!”
“可以这么理解。”
苏铭点头:
“至于之后的过程,则十分顺畅,那些元初之气似乎本能地汇聚向丹田,交融成了归元炁,过程并无太大阻碍。”
秦舒雅飞速记录着,时而蹙眉深思,时而恍然大悟。
苏铭的描述,为她多年来研究的诸多难题提供了全新的、极具启发性的视角。
她接连又问了几个关于归元炁初成时的状态问题,苏铭都依据自身感受,一一耐心解答。
这一番深入的交流,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。
当秦舒雅合上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时,眼中充满了收获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。
“苏监察使,古往今来大多数人都是卡在感元的那一步,如果您的这种方法拥有普适性,那古武在不久的将来绝对可以大放异彩。”
秦舒雅站起身,郑重地向苏铭行了一礼:
“您不仅自身成功踏上了归元之道,更为古武研究指明了一个全新的、充满希望的方向!
舒雅代龙武学院,代所有仍在坚持的古武研究者,感谢您!”
苏铭淡然道:
“秦小姐言重了,此行若非秦小姐不吝赐予《归元诀》,我也无法修成归元炁,应该是我多谢秦小姐才是。
当然,能对古武研究有所助益,亦是幸事。”
紧接着苏铭又补充道:
“不过我觉得对于职业者而言,并不是所有职业者都适合职业和古武双修,若是同时进修两者反倒分散心力,导致进步缓慢。”
秦舒雅郑重点头,开口道:
“苏监察使说的没错,倒是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了。
盲目推广,让所有职业者都来尝试古武,不仅不现实,反而可能因急于求成而滋生隐患,甚至动摇现有职业体系的根基。”
她铺开一张白纸,拿起笔一边写画一边阐述,展现出学者严谨的规划能力:
“我的初步设想是,成立一个‘古武潜能开发研究项目’,当前阶段,必须设置极高的准入门坎。”
“首先,目标人群优先考虑那些卡在59级和79级,自身潜力几乎挖掘殆尽、且心性坚定、对力量有执着追求的职业者。
他们对实力的渴望最强烈,为了实力提升也更能忍受古武初期的缓慢进展。”
“其次,筛选机制必须严格。”
秦舒雅笔尖顿了顿:
“需要经过多重考核,包括心性测试、实力测试等一系列测试,我可以通过改良一些古法,设计一套初步的检测流程。”
她抬起头,目光灼灼地看向苏铭:
“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,修炼方法必须革新!
不能完全照搬古籍,需要结合您成功的经验,研究如何安全、高效地引导他们完成‘感元’这一步。
可以尝试研发一种能够仿真那种‘屏蔽与显化’效果的辅助阵法或者药剂?当然,这需要大量的研究和实验。”
苏铭赞同地点点头:
“秦小姐考虑得很周全,循序渐进,严格筛选,确保成功率和对修炼者负责,这才是长远之道。”
他略一沉吟,补充道:
“初期,或许可以先与军方合作。
军中不乏卡在瓶颈多年的老兵,他们纪律性强,意志坚定,而且若能突破,对提升整体战力有直接帮助。
我可以尝试与王振山将军沟通,看看能否在东部战区先设立一个试点。”
秦舒雅闻言,眼睛更亮了:
“军方试点?这确实是个好主意!
既能保证人员的质量,也能获得稳定的资源支持用于研究。
苏监察使,如果您能促成此事,那这个项目的激活速度和影响力将不可同日而语!”
“我会尽力。”苏铭承诺道。
他知道,这不仅仅是为了古武的复兴,更是为了在对抗深渊的战争中,增添一份可能扭转战局的力量。
秦舒雅信心满满地:
“至于研究方面,我会立刻整理今日与您的交流心得,重新梳理‘感元’的理论框架。
同时,开始着手设计那套筛选和初步感应的辅助方案。
龙武学院虽然人少,但藏书和历代先贤的笔记足够我钻研一阵子了。”
随后,秦舒雅又从储物戒指内取出了一本册子递到了苏铭面前:
“苏监察使,您成功凝聚归元炁,是古武之路最基础,也是最终的一步。
但后续还要修炼,这册子是我这么多年研究古武的心得,有助于您修炼。”
苏铭郑重地接过那本册子,册子封面是素雅的青色,触手温润,显然材质不凡。
这其中蕴含的不仅是笔墨,更是一位学者毕生的心血与热忱。
他翻开册子略一浏览,发现里面不仅有对古武各流派“炁”的特性分析、运行技巧的介绍,更有大量秦舒雅基于古籍和自身理解。